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石柱土家文化

石柱土家文化

关键词:石柱文化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石柱县人民政府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www.shizhu.ccoo.cn/
  • 感谢 513138146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5536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 

  公元619年,分浦州(今万州区)武宁县南界地置南宾县,县衙设在南宾镇万安山(今太白岩),为石柱建县的开始,距今已经近1400 多年的历史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,石柱县的治域相对比较固定,居民比较稳定,形成了丰富多彩和颇具特色的地域文化。

  石柱土家文化颇具代表性的有

  啰儿调民歌。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,其代表是享誉全国的民歌《太阳出来喜洋洋》,2003年,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《魅力12》播出了音乐专题片《太阳出来喜洋洋》,使这首民歌的影响更加深远并被重庆电视台作为台标音乐,彰显出新重庆迎风扬帆、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。

  巾帼英雄秦良玉。秦良玉是石柱600多年土司制度的一个缩影,也是一位杰出的、极具传奇色彩的巾帼英雄。秦良玉,明朝万历二年(公元1574年)正月初二生于忠县,字贞素。自幼受父兄熏陶,习文练武,立志远大抱负。21岁嫁石柱土司马千乘。25岁随夫征讨播州叛军,才略初显。39岁丈夫死后开始执掌石柱军政大权。47岁后频繁出征,先后远征辽东、进京勤王、川黔平乱以及后期在川东和农民军作战,成为当时著名的女将。明末1648年农历5月21日病逝于南宾玉音楼,享年74岁,至死也未降清。

  土司文化。宋高宗南渡,马定虎奉调征服五溪蛮,成为石柱安抚司使,其爵世袭,历经元、明到清初,成为石柱“巨族人家”。自南宋初年建石柱安抚司到清朝乾隆年间改土归流的600多年,马氏一直世袭石柱土司(安抚司、军民安抚司、宣抚司、宣慰司)使职,从而深深地烙下了土司文化的印迹。石柱土司文化底蕴深厚、内容丰富、影响深远。 

  西沱古镇。西沱镇与著名的石宝寨隔江相望,历史悠久,是古代巴人聚居之地,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巴人在此繁衍生息。秦汉时期川东盐业兴起,西沱镇便成为当时“川盐销楚”的商贸重镇。西沱镇尤以云梯街闻名于世。一条街中石板路被两边的民居商号夹在中间,蜿蜒而上、状如云梯、直上云霄,故名云梯街。2003年,西沱镇成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十大名镇之一。

  龙河岩棺。岩棺在龙河及其支流沿岸都有,集中分布在下路镇下落坝、银子洞,三星乡四龙溪,南宾镇堤口、羊耳坡、菜地坝,三河乡关门岩、哭儿塘,桥头乡赵山、自生桥,三益乡新田,悦崃镇古城坝,鱼池镇桅杆坝,沙子镇卷店等地。

  目前,石柱县有1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,9个项目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,95个项目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2008年,石柱县被文化部命名为“中国民间文化艺术(啰儿调)之乡。除此之外,在戏曲、舞蹈、婚丧、饮食、建筑、服饰、节日、宗教、姓氏等方面,石柱县都具有自己的突出特色。

  近年来,石柱县文化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。2004年我县启动的“玉带河之夜”文艺演出一直延续至今,成为群众文化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。从2006年开始,我县每年都主办一届民俗文化节,已成功举办了森林旅游节、辣椒文化节、土家饮食文化节。2007年,拍摄了以新农村建设为题材的电影《太阳出来喜洋洋》并在中央电视台和重庆电视台播出。目前正在筹拍电视连续剧《秦良玉》,将坚持“名编、名导、名演”的原则,努力把该剧打造成国家级水准的文艺精品,力争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,把秦良玉文化推向全国、推向世界。另外,结合石柱地域特点和传统文化策划的“苦文化工程”也在稳步推进,是石柱县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的增长点。

 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其他本地文化信息
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宏福大厦1007室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